自从转战AEW后,“R限制级超级巨星”亚当·科普兰(Adam Copeland)迅速成为公司主力选手之一。但在与现任AEW世界冠军乔恩·莫克斯利(Jon Moxley)的一系列血战过后,部分粉丝对AEW节目中的暴力画面提出质疑,尤其是在3月19日《Dynamite》的街头斗争中,莫克斯利后背被尖刺贯穿的一幕,引发了轩然大波。

面对外界批评,科普兰在接受《TV Insider》记者Scott Fishman采访时,首度正面回应——摔角不只是技术活,它是个“什么都来点”的综艺舞台,而AEW正是那个敢冒险、够朋克的舞台。
【关于“尖刺穿背”争议】科普兰:这不就是我们风格的一部分?
在谈及与莫克斯利的血战,以及那场让不少观众“胃部不适”的尖刺穿背镜头时,科普兰表示:
“我一直认为摔角是一场综艺秀(variety show),什么风格都得有——可以搞笑、可以技术派,也可以硬核。”
他说,自己与莫克斯利这种级别的对手,偶尔加入暴力元素并非例外,而是剧情和角色的自然延伸:
“你想想我以前和(米克)弗利(Mick Foley)打的比赛,不也挺吓人的吗?有些观众喜欢恐怖片,有些爱看爱情喜剧,摔角应该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。”
一句话,你看不了血,但有人就爱看“流血版歌舞青春”。
【关于AEW风格】“我们是朋克风,不是童话剧”
对于AEW长期以来被外界称为“太激进”、“不够温和”,科普兰给出了自己的比喻:
“AEW有种‘朋克摇滚’的气质,不是每一场比赛都要精致华丽,它就是个另类(alternative),有它自己的调性。”
他说,从达比·阿林(Darby Allin)跳下梯子、撞玻璃、躺钉子开始,AEW就从没掩盖过自己的“硬核DNA”:
“如果每场比赛都是两位选手来打技术赛……说实话,那真的会很无聊。”
【关于输给莫克斯利两次】“结局不是我定的!”
对于自己连续两场输给莫克斯利(包括在“革命大赛Revolution”上的首败),有粉丝质疑:“你不是名人堂级别选手吗,怎么一回来就吃败仗?”
对此,科普兰直接打脸阴谋论:
“结局不是我定的,我们不是自己安排谁赢谁输。我只是问一句:‘你们想让我去哪?需要我干啥?’然后我就去做。”
他还强调:
“我更享受的是‘讲故事’的过程,而不是最后有没有赢。”
他还补充,当时正好自己从伤病回归、还入围艾美奖(Emmy)提名,公司觉得可以趁热打铁,于是安排他加入“死亡骑士团(Death Riders)”相关剧情,并通过输赢打造后续的推动力。
【关于“强推自己”的谣言】科普兰:我从不自捧自己剧本
网络上有声音说他加入AEW后“只赢不输”、“剧情过强”,但从这次访谈看,科普兰反而是那种“你说让我演,我就演”的选手,不在乎输赢、不干涉决策,只专注把故事演好。
这种老戏骨般的职业态度,在今天的摔角圈已属稀有。
小编观点:
有些人看摔角想看“跳关节技”,有些人就想看“打到满脸血”。AEW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“不是PG儿童频道”,它是WWE之外那个“混不吝、讲真话、敢流血”的朋克兄弟。
而亚当·科普兰,作为曾在WWE打出“长篇连续剧”的传奇选手,现在选择在AEW体验不同风格,不是“堕落”,是“扩展戏路”。
最后总结一句话:摔角,不止一种模样。血腥也好,温情也罢,只要讲得出好故事,观众自然会留下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爱美摔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爱美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