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周六晚的《蓝色品牌(SmackDown)》播出前,WWE悄然进行了大规模裁员,18位选手遭遇“解雇(releases)”命运,其中不乏像布朗斯图曼(Braun Strowman)和善娜巴斯勒(Shayna Baszler)这样的前冠军,也包括人气选手达科塔凯(Dakota Kai)。消息一出,立刻在粉丝圈中掀起轩然大波。

此次裁员规模之大,是自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。尽管WWE现在已不再官方公布裁员名单,但幕后信息已逐渐浮出水面——究竟是谁决定了这批裁员?又是出于什么原因?
王大锤掌权,“要留谁他说了算”
据《摔角观察员(Fightful)》的肖恩·罗斯·萨普(Sean Ross Sapp)透露,WWE的首席内容官保罗·“王大锤”·莱维克(Paul “Triple H” Levesque)如今几乎拥有所有人事决定的最终决定权。在一次直播中,萨普直言:
“据我所知,只要他想让某人留下,那人就绝对不会被解雇。他说了算。”

言下之意,虽然裁员的大方向可能不是由王大锤定下的,但名单上的人选,基本出自他手。
裁员背后的两个“隐藏Boss”
不过,责任不能完全甩锅给王大锤。WrestlePurists的内部人士Ibou进一步解释了WWE裁员背后的真正推手——TKO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阿里·伊曼纽尔(Ari Emanuel)和WWE总裁尼克·可汗(Nick Khan)。
Ibou表示:
“王大锤决定‘谁’走人,而阿里和尼克则决定‘什么时候’动刀。若你认为不是这样,那就太天真了。”
这番话揭示了WWE裁员的两个关键驱动因素:
1. 利润优先:为了提升季度财报的利润率和股东满意度,WWE在必要时必须削减人员成本;
2. 资源再分配:主名单选手的底薪不断上涨,达到每年35万美元的标准,而发展中选手不断注入,导致“挤出效应”加剧。
Ibou还指出,尽管WWE每次大型赛事如《摔角狂热大赛(WrestleMania)》都会宣布“破纪录”,但这并不影响高层继续在背后“省钱”。
被裁名单曝光,多个熟脸上榜
本次解雇名单中,除了布朗斯图曼和善娜巴斯勒之外,还有以下选手:
- 达科塔凯(Dakota Kai)
- 凯登·卡特(Kayden Carter)
- 卡塔娜·钱斯(Katana Chance)
- 科拉·杰德(Cora Jade)
- 吉吉·多林(Gigi Dolin)
- 埃迪·索普(Eddy Thorpe)
- 莱利·奥斯本(Riley Osborne)
- 贾卡拉·杰克逊(Jakara Jackson)
- 沃尔夫冈(Wolfgang)
- 乔·科菲(Joe Coffey)
- 马克·科菲(Mark Coffey)
- 奥拉·门萨(Ora Mensah)
- 哈维尔·伯纳尔(Javier Bernal)
- 丹妮·帕尔默(Dani Palmer)
- 肖茨(Shotzi)
- 卢卡·克鲁西菲诺(Luca Crusifino)
其中一些选手早已被边缘化,在电视节目中难得一见,看来本就被列入“观察名单”。
“被炒”成常态?部分选手有望回归
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被解雇的明星中,有不少其实已经经历过类似命运:
- 布朗斯图曼:曾于2021年被裁员,结果一年后又“复活”回归。只不过这次二进宫后,他未能找回昔日霸气,甚至被保罗·海曼(Paul Heyman)公开羞辱,称其无法登上《摔角狂热大赛41》的舞台,“因为你还不够格”。
- 达科塔凯:同样是裁员“老油条”,早在2022年4月就被解雇过,但几个月后又被接管小队(Damage CTRL)“接纳”重返WWE。
因此,不能排除这次裁员中,某些人未来会以“惊喜回归”的方式重返舞台。WWE过去就有“裁完又签”的惯例。
粉丝怎么看?质疑声与理解共存
粉丝们对于这波裁员反应不一:
- 一部分人表示理解,认为商业公司本就以盈利为导向;
- 也有人指责TKO集团冷酷无情,把摔角选手当数字处理;
- 更有人为某些选手鸣不平,比如善娜巴斯勒和达科塔凯,认为他们仍具市场价值。
但从目前来看,WWE更像是在进行资源再配置。发展中品牌NXT不断注入新鲜血液,而老将若无法跟上步伐,自然就会被淘汰。
写在最后
王大锤虽然握有选人去留的实权,但真正按下“启动键”的,是背后那些更大手笔的资本家。正如Ibou所说,阿里·伊曼纽尔可能连现役WWE名单都说不出20人名字,但他却能决定“什么时候”砍人。
这,就是商业的冰冷逻辑。
互动小观点:
每次裁员总让人心碎,但你觉得谁最有可能“死而复生”?欢迎留言讨论!
原创文章,作者:爱美摔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爱美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