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五,WWE突然掀起一波人事大地震,包括布朗斯图曼(Braun Strowman)、善娜巴斯勒(Shayna Baszler)与达科塔凯(Dakota Kai)等知名选手在内的多位超级巨星接连被“解雇(releases)”。在TKO集团掌舵的新管理时代,这场“大扫除”迅速引发网友热议:到底是谁下的“狠手”?
一开始,许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公司高层,比如TKO的大老板们。然而,最新爆料却指出,真正有“一票否决权”的人,其实是WWE现任首席内容官——保罗·“王大锤”·莱维克(Paul “Triple H” Levesque)。

王大锤,掌控WWE人事命脉的男人
在《摔角观察员(Fightful)》的肖恩·罗斯·萨普(Sean Ross Sapp)最近的一场直播中,他明确表示:
“据我所知,只要王大锤想要某位选手留下,那这人就一定不会被炒。非常明确地说:他要保谁,谁就能留下。”
这句话的潜台词再清楚不过——裁员名单虽可能来自更高层的“瘦身要求”,但具体谁走谁留,全看王大锤点不点头。
TKO高层定时,王大锤定人
WrestlePurists的资深评论员Ibou也在社交平台上揭示了WWE内部的运作机制。他在X(原推特)上写道:
“王大锤对任何选手去留拥有最终决定权。只要你在电视节目中‘神隐’,没受伤,那你就是潜在被裁员对象。裁员的核心是利润率与季度财报,为了讨好股东,所以需要‘瘦身’。阿里·伊曼纽尔(Ari Emanuel)与尼克·可汗(Nick Khan)负责‘何时裁’,而王大锤则决定‘裁谁’。如果你不信,那只能说你太天真了。”
他还进一步指出,裁员不仅仅是节流,更是WWE人员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:
> “WWE主名单的基本年薪现在飙升至35万美元,发展中人才又不断涌入,这种情况下,不可能养这么多人的。”
对于那些指责TKO太冷血的声音,Ibou直言:“如果你只怪TKO而放过王大锤,那你就是在逃避现实。别忘了,Ari可能连主名单上15个选手的名字都叫不上。”
WWE未作回应,但“公司换血”迹象明显
尽管这波裁员风波已在社群平台上引发轩然大波,但WWE官方至今未就此事发布声明,也未明确说明是哪个部门或哪位高管“拍板”定下这批裁员名单。
有趣的是,这次人事变动正好发生在公司另一场“高层震荡”之后——WWE资深员工瑞安·帕波拉(Ryan Pappolla)突然离职。虽然他的离开未明确与裁员直接挂钩,但也进一步强化了外界对WWE内部正在经历深度调整的猜测。
目前为止,共有17位选手已经确认被解雇,还有一人虽传闻在内,但尚未有第二消息源证实。
幕后布局:一场精算师和摔角编剧的“博弈”
这场裁员表面上是“精打细算”的商业决策,实则是一次关于权力、资源和企业策略的三重博弈。WWE作为TKO集团旗下的子公司,虽仍拥有自己的运营架构,但已经不再是“文斯·麦克曼(Vince McMahon)时代”的一家独大。
在Ari Emanuel这样的资本强人眼中,摔角节目也只是“可优化的资产”;而在王大锤眼中,打造一个更合理、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手结构,才是他在新时代的使命。
当然,也不能排除部分被裁选手会在未来重返擂台,毕竟WWE历来有“先裁后签”的传统。
小结:企业如战场,王大锤成最大变数
谁说摔角台上才有剧情?公司高层的暗潮涌动,才是真正的“WWE宫斗剧”。
本次裁员揭示的不只是人事决策权的转移,更是新WWE在TKO集团控制下,正在进行的一场全面“瘦身+进化”。
未来的WWE,会不会更精彩?可能要看王大锤如何写这出“真人秀”了。
互动小观点:
如果你是王大锤,你会保谁、裁谁?欢迎在评论区开个“小剧本”!
原创文章,作者:爱美摔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爱美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