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来串个门,聊聊隔壁家的“兄弟联盟”——AEW(All Elite Wrestling)最近的趣事。话说,AEW的老板托尼·汗(Tony Khan)最近又一次展现了他那颗“爱民如子”的心,直接因为粉丝的“怨念”做出了一项立竿见影的改变!这效率,简直比外卖小哥送餐都快啊!
事情是这样的:前不久,那位从日本STARDOM联盟“空降”AEW的日本女摔高手白川未奈(Mina Shirakawa)首次登上了AEW的《炸药》(AEW Dynamite)节目。白川未奈在三月份的时候就宣布离开了STARDOM,随后就确认加入了AEW,这可让不少日本摔迷和AEW的粉丝期待不已。她的首次亮相,是在一场女子世界冠军挑战者资格赛上,对手包括现任女子冠军托尼·风暴(Toni Storm)、斯凯·布鲁(Skye Blue)和AZM。

谁也没想到,白川未奈这姑娘可不是来“打酱油”的,她上来就给了大家一个“下马威”!她竟然用一个小包裹压制(Small Package)的方式,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冠军托尼·风暴!我的天哪,这简直就是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典范啊!这一胜,也成功为她在即将到来的《双重或虚无》(AEW Double or Nothing)大赛上,赢得了一次宝贵的女子世界冠军挑战机会。 首秀就能压制冠军,并获得冠军挑战权,这牌面给得,简直是“火箭式上升”啊!
然而,就在白川未奈的这次“震撼登场”中,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“插曲”,差点让她的大好前程蒙上阴影。那就是她的出场音乐!当白川未奈的出场音乐响起时,不少在线的粉丝立刻就炸锅了,各种负面评价像潮水一样涌向社交媒体。大家纷纷吐槽:“这新歌什么鬼?一点都不符合她的气质!”“赶紧换回来!” 看来,出场音乐这玩意儿,对于摔角手来说,简直就是他们的“第二张脸”,选不对那可是要命的!
有趣的是,就在白川未奈取得胜利之后,AEW的工作人员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“民怨”,他们立刻“从善如流”,重新播放了她原来的出场音乐! 这操作,简直就是“打一巴掌给颗糖”,或者说,是“先犯个错再马上改正,显得我反应迅速”? 随后,AEW的老板托尼·汗更是亲自在社交媒体平台X(以前的推特)上回应了粉丝的批评,并确认会恢复白川未奈的原版出场音乐。 他甚至只发了一个词:“是的。” 这种“言简意赅”的回答,既表明了他的态度,又显得十分“接地气”,简直就是“霸道总裁听我的”典范啊!
这事儿在WWE这边,估计就没这么“迅速”了。毕竟WWE那边的“高层”们,对于粉丝的意见嘛,有时候是“听不见”,有时候是“装听不见”,有时候是“听见了也懒得改”。毕竟“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傲娇”,不像AEW这样,老板亲自下场“听取民意”,而且还能“秒改”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也恰恰体现了AEW与粉丝之间那种更紧密的联系,或者说,是一种更“互联网化”的运营模式。在WWE,你可能得喊破嗓子,发几百条推特,甚至在现场举大牌子,才能让上面那群西装革履的“智囊团”考虑一下你的意见。而在AEW,你可能只要发几条带话题的推特,或者在Reddit上集中吐槽一下,老板就看到了,然后就“咔嚓”一下改了,这感觉,简直是“翻身农奴把歌唱”啊!
当然,出场音乐对于一个摔角手来说,那简直就是“灵魂伴侣”一般的存在。好的出场音乐,能瞬间点燃现场气氛,能让观众对摔角手产生强烈的认同感,甚至能预示着接下来的精彩表演。你想想看,当“冷石史蒂夫奥斯汀(“Stone Cold” Steve Austin)”那啤酒瓶破碎的声音一响,全场立马沸腾;当“送葬者(The Undertaker)”的丧钟敲响,所有人都知道“死神”要来了,那种压迫感和神秘感是无与伦止的。再看看WWE的那些经典主题曲,比如约翰·塞纳(John Cena)的“The Time Is Now”,罗曼·雷恩斯(Roman Reigns)那充满霸气的“The Head of the Table”,贝基·林奇(Becky Lynch)的“Celtic Invasion”,这些音乐简直就是摔角手的“名片”,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,甚至能根据音乐的节奏,预测到他们的出场动作。
所以,白川未奈的新歌被吐槽,说明它要么是旋律不佳,要么就是与她本人的“人设”不符,没能抓住观众的耳朵和心。托尼·汗能够迅速响应,并且及时止损,这对于白川未奈未来的发展,以及AEW的“亲民”形象,无疑都是一件好事。毕竟,摔角这项运动,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与观众互动的“体验”,如果连最基本的出场音乐都无法让观众满意,那还怎么“征服世界”?
除了这次“出场音乐风波”之外,托尼·汗最近还聊到了AEW在选择场地方面的一些“心得”。在接受《战场播客》(Battleground Podcast)采访时,托尼·汗被问到AEW最近几周在一些小型场馆举办周播电视节目的情况。他解释说,其实这是受到了AEW“老家”戴利广场(Daily’s Place)的启发,促使他们去探索全国各地其他独特的场馆,来举办《炸药》和《碰撞》(Collision)等节目。
托尼·汗承认:“嗯,我认为这取决于场馆本身。” 他继续说道:“对于按次付费(Pay-per-views)的比赛,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挤满1万、1万2千名粉丝,有时甚至更多。我们甚至在温布利体育场(Wembley Stadium)创造了世界摔角史的出席人数纪录,AEW《全员出击》(AEW All In London)卖出了超过8万1千张门票。” 他指的是去年那场震惊世界的《全员出击》伦敦站,那场比赛简直是AEW的里程碑,证明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也能吸引巨大人气。
但托尼·汗话锋一转:“但同时,看到摔角以我们最近几个月在电视上呈现的方式,在一些很棒的剧院和圆形剧场举行,也同样很棒。AEW主要以其精彩的摔角和众多优秀的摔角手而闻名,因为AEW是‘最强者摔角的地方’。而与AEW电视节目最紧密相关的场馆,可能就是戴利广场,那是一个圆形剧场,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赛体验。”
这话听起来有点意思。一边是“人山人海”的温布利,一边是“小而美”的剧院。这感觉就像是:我既能吃豪华大餐,也能享受温馨小炒。WWE嘛,一般都是大场面,动辄上万人的体育馆,营造那种“大制作”的感觉。而AEW这种“大小通吃”的策略,似乎也挺符合他们的定位。
戴利广场这个地方,对于AEW来说,那可是“福地”啊!想当年疫情期间,全球摔角界都停摆了,只有AEW,凭借着戴利广场这个“专属场地”,愣是把节目坚持了下来,没有中断每周的电视秀,这可把WWE那边羡慕坏了。所以,戴利广场对于AEW来说,不仅仅是一个场馆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是他们“不屈不挠”的体现。
托尼·汗强调AEW是“最强者摔角的地方”(where the best wrestle)。这话听起来,嗯,怎么说呢,有点“王婆卖瓜自卖自夸”的意思,但从他请来众多自由选手(free agent)和前WWE明星,以及日本摔角界的佼佼者来看,AEW确实在努力汇聚顶尖人才。比如像威尔·奥斯普雷(Will Ospreay)和冈田和睦(Kazuchika Okada)这样的一线巨星都加入了AEW,确实让这个联盟的“含金量”大大提升。这倒是和WWE“老将坐镇,新人辈出”的策略有所不同。WWE更倾向于自己培养新星,并把一些“外来户”也打造成WWE的“特色产品”。而AEW则更像是一个“摔角人才交易市场”,只要你有实力,有号召力,都能来这里一展拳脚。
所以说,AEW在场馆选择上的策略,其实也是他们“求新求变”的一种体现。小场馆可以带来更近距离的观赛体验,让观众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摔角手的每一次呼吸、每一次碰撞,那种沉浸感是万人体育场无法比拟的。而大场馆则能展现联盟的规模和影响力,尤其是在举办像《全员出击》这样的年度盛事时,那种“万人空巷”的壮观景象,是任何摔角联盟都梦寐以求的。
爱美摔个人观点:
托尼·汗的这种“听劝”精神,虽然有时候看起来有点“任性”,但不得不说,这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,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运营方式。粉丝的反馈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响应,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。至于场地策略,AEW似乎在寻求一种平衡,既要展现大联盟的风范,又要保持与粉丝的亲近感。这和WWE那种“一碗水端平”,所有节目都尽可能往大场馆里塞的做法有所不同。看来,摔角界“百花齐放”的时代,真的来了!
原创文章,作者:爱美摔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爱美摔